新聞中心
?
【星辰在線】湖南師范大學劉少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星辰在線11月2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岳珊)11月22日,2019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湖南師范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劉少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其父劉筠教授是已故著名魚類繁殖和育種專家,于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父子兩代30多年接力科研,“院士父子”傳為科研界佳話。
(劉少軍)
“院士父子”和魚打了一輩子交道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若不是翻開劉少軍的履歷,旁人很難想象樸實如他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
其實,劉少軍的這些成就都和魚有關。他的父親劉筠與魚打了一輩子交道,為解決我國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劉少軍的母親胡運瑾教授(張家界永定區人)一心支持丈夫從事魚類研究,劉少軍哥哥姐姐的名字都帶有“魚”字,可見全家對魚類研究用情之深。
據此前的新聞報道顯示,劉少軍早在幼年便已習慣跟隨父親去養魚基地調查研究,養魚基地多在山野之間,調研條件很艱苦,父親在水田里搞科研,他累了,就直接睡在草棚的草垛上。也就是在那段年少歲月,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早早地體會到了科研的艱苦和堅持的可貴。
接過接力棒,他不僅僅是“科研漁夫”
從父親手上接過接力棒后,劉少軍潛心鉆研,對魚比對自己的孩子更細心,陪伴魚比陪伴親人時間更多。在每年的3到6月份魚類產卵季節,他一定會待在實驗基地干活。
早出晚歸,寒來暑往,劉少軍和他的團隊一次次從成百上千條雜交魚里收集珍貴的精液、卵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培養皿里守候,只為培育出一條好魚,一個新魚品種。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劉少軍著手對魚類遠緣雜交和染色體倍性操作開展系統研究。幾十年堅持下來,他提出了魚類遠緣雜交可形成兩性可育品系的新觀點,建立了系統的魚類遠緣雜交理論和技術體系。其研究成果為培育新型優良魚類提供了新途徑,也為證明魚類可沿著這些可育品系的形成途徑進行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劉少軍主持研制出源于遠緣雜交的同源四倍體魚、改良異源四倍體魚、同源二倍體魚品系和異源二倍體魚品系等可育品系,并用之結合染色體倍性操作技術研制了在生產上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優良三倍體魚和二倍體魚。其中,湘云鯽2號、鳊鲴雜交魚和雜交翹嘴魴3個新品種獲得農業部水產新品種證書,他用倍間交配方法大規模研制的具有不育、體型美觀、肉質鮮嫩、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小刺少等優點的優良三倍體魚在全國推廣養殖,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劉少軍是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不僅僅是一個“科研漁夫”,更重要的使命是教書育人,這才是他的老本行。
近30年來,他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承擔了多項專業課程教學任務,培養了24名博士生、53名碩士生、3名博士后和一大批優秀本科生,他積極為研究生提供出國學習機會,先后送多名研究生到美國、法國等國家學習深造。
【拓展閱讀】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終身榮譽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統稱為“兩院院士”,均為兩年增選一次。
原文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761966271786385933/?tt_from=weixin_moment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3&from=timeline&share_type=original×tamp=1574400718&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_moments&isappinstalled=0&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req_id=2019112213315801001404706909136D16&group_id=6761966271786385933&pbid=674834264625366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