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長沙晚報】當詩仙遇見量子:楊雨陽軍亮跨界解讀文理共生密碼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通訊員 唐曼)4月15日下午,由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長沙市新華書店聯合主辦的“名家領讀”第二期活動在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該活動以“人人皆懷‘詩心’ 事事總堪‘物語’”為主題,在千余名湖南師大附中學生的頭腦中掀起了一場思維風暴。中南大學楊雨、陽軍亮兩位教授以《物語詩心:從詩詞到物理的思維旅行》為媒,帶領千名師生穿越詩詞韻律與物理公式的結界——從唐宋詩人筆下的相對論,到錢學森“藝術滋養科學”的跨界啟示,一場關于“詩心與物語”的對話,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全人教育標注新坐標。
會場上,楊雨教授被學生追捧。 均為長沙晚報通訊員沙路攝
李白御劍飛行急剎車,李白甩向哪個方向?
本次“名家領讀”第二期活動首先就是從穿越詩詞韻律與物理公式的結界開始,活動一開始,主辦方就向湖師大附中的學生提出“五連問”。問題一: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若李白御劍飛行時急剎車,他會被甩向哪個方向?A.白帝城方向 B.江陵方向 C.原地升仙。問題二:《詩經》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是怎么變成霜的?其中蘊含怎樣的物理道理?主辦方一直問到問題五: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永遠是月球的同一面嗎?還是隨著月球自轉,我們能360度看到月球的全?
湖南師大附中的學生紛紛舉手,一一破解了以上問題。千年文理鴻溝在師生問答期間悄然消融。
雖然有了物理上的回答,楊雨在現場仍然拆解了“射人先射馬”的文化解讀。詩詞從物理和文學上的分別解讀,讓臺上臺下師生頓覺“長見識”。
世界讀書日前夕,“名家領讀”第二期活動在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舉行。
AI時代的“通才生存法則”:人文是羅盤,科學是帆
面對當下全世界“文科遇冷”焦慮,楊雨擲出金句:“ChatGPT寫詩越完美,人類共情力越珍貴”;陽軍亮亮出數據:諾貝爾獎得主67%有藝術特長。兩位教授以達·芬奇手稿為例,論證跨界思維才是破解“卡脖子”難題的終極算法。楊雨在活動現場竟背出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的詩意金句:“物理學家并不會因為懂得了美的彩虹是因為光的散射定律,而失去了對蔚藍色天空和紫紅色落日的感動。”
學生積極上臺提問。
給Z世代的跨界書單:從《我所認識的唐朝詩人》到《時間簡史》
在對談中,楊雨談到她因為參與了《物語詩心:從詩詞到物理的思維旅行》一書的寫作,而幾乎成了“物理老師”,中南大學組建了物理和詩詞大群,在寫作此書階段,每晚11時,群里均人聲鼎沸。
活動將近尾聲,兩位教授為高中生推薦書單。楊雨首先推薦陽軍亮、楊雨、孫克輝合著的《物語詩心:從詩詞到物理的思維旅行》一書,稱這是一本從8歲到80歲的讀者均會喜歡的讀物,尤其適合18歲的青少年閱讀。其次楊雨向會場上的高中學生推薦了陳尚君的《我所認識的唐朝詩人》一書,引導學生在詩詞中感悟人生。陽軍亮則推薦經典的《時間簡史》一書。兩位教授的推薦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本次“名家領讀”活動以創新形式打破學科壁壘,為青少年呈上了一桌滿滿的思想盛宴。
兩位教授現場回答提問。
原文鏈接:https://www.icswb.com/h/153/20250415/92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