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附中新聞 通知公告 最新動態 教育視點 集團學校新聞聯播 媒體聚焦 工作安排 微信附中 【湖南日報】論禹之謨的革命思想和實踐——致敬湖南師大附中創始人禹之謨先生 發布:管理員 來源:未知 日期:2025-04-14 人氣:分享到: 湖南師大附中張家界市民族中學校長袁建光 2025年4月12日,是湖南師大附中120周年華誕。湖南師大附中的前身,是禹之謨先生創立的惟一學堂,成立于1905年4月12日。1905年—2025年,湖南師大附中走過了120年光輝歲月。新中國成立前,學校在教育救國中探索,百折不撓,是愛國的標桿;新中國成立后,學校在教育強國中前進,碩果累累,是光榮的榜樣。 值此雙甲子華誕,特以此文,向湖南師大附中創始人禹之謨先生致敬。 禹之謨,1866年生于湖南湘鄉 (今屬雙峰縣),近代著名革命家、實業家、教育家,1907年壯烈犧牲。 一、投身革命,近代湖南革命的重要領導者 1904年,華興會成立,黃興因起義失敗避走上海。而禹之謨此時則成為湖南革命運動的實際領導者。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受黃興委托,創立同盟會湖南分會,并擔任第一任會長。作為同盟會湖南分會會長,作為湖南革命運動的實際領導者,禹之謨“日持革命書報于茶樓酒肆,逢人施給,演說排滿,悍然不諱”。 1905年,為培養革命人才,禹之謨在廠里辦起了工業學堂,并捐錢創辦湘鄉駐省中學(湘鄉一中前身)、邵陽駐省中學。1905年,創辦惟一學堂(湖南師大附中前身)。通過這些學校,大力宣傳革命思想,培養革命急需人才。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目的,“喚醒有國民志者,可萬數計”。 1906年,不顧清朝湖南當局和頑固勢力的極力反對,公葬陳天華、姚宏業兩烈士于岳麓山,以彰義烈。6月10日當天,“君約全體學生制服行喪禮,萬人整隊送之山陵”,形成聲勢浩大的政治大示威。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發文說到:這是“驚天動地可紀的一樁事”,并進而指出:“這次畢竟將陳、姚葬好,官府也忍氣吞聲莫可誰何,湖南的士氣在這個時候幾如中狂發癲,激昂到了極點。” 1906年8月10日,禹之謨被捕。事前,好友曾勸他暫到圣公會避難,他婉言謝絕:“吾輩為國家、為社會死,義也。各國改革,孰不流血?吾當為前驅。”此種境界,常人難及,似有譚嗣同之風。禹之謨在獄中受盡折磨,斷指割舌,體無完膚,而終不屈服。 盡管自己身陷囹圄,依然裝著國家,想著人民。在獄中致同學諸君書,勉勵他們“以百折不回之氣概,振刷精神”,“于大風潮、大實力、興大獄之際,放大光明于黑暗世界”。在獄中,禹之謨正告同胞曰:“軀殼死耳,我志長存。” 1907年2月6日凌晨,禹之謨被絞殺,臨刑前高呼,“禹之謨為救中國而死,為救四萬萬人而死!”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黃興請臨時大總統追贈“陸軍左將軍”,公葬于岳麓山。“是時,黃興適自漢返湘,匆匆趕到會場,鞠躬致悼,并執紼前導送葬岳麓山。”墓碑上刻“同胞!同胞!其善為死所,寧可牛馬其身而死,甚毋奴隸其身而生!” 二、實業救國,近代湖南工業的卓越開拓者 20世紀初,當時的中國流行兩大思潮:“民主共和”“實業救國”。而禹之謨是辛亥人物中少有的走實業救國路線的革命家。值得指出的是,禹之謨“實業救國”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革命,可喜的是他的“實業救國”卓有成效。 甲午戰后,禹之謨赴上海。“感于祖國沉淪,時事日非,毅然拋棄舊的生涯,向往‘實業救國’,悉心研習礦學,考察長江下游礦產,想興辦開業。”可惜,由于諸多阻力,暫未能如愿。 1900年,禹之謨與唐才常謀劃起義失敗,經上海東渡日本,“學習紡織工藝和應用化學,投身大阪、千代田等工場,實習操作技能,以為回國興辦實業的準備。”1902年,禹之謨從日本購買一批紡織機械回國,先在安慶開設了阜湘織布廠,后搬到湘潭西昌賓館,招收藝徒不足十人,但生產出來的毛巾質量很好,且產品價廉,暢銷各地。繼而再搬到長沙的小吳門、圣公會(今長沙北正街處),擴大規模。 禹之謨對興辦實業極為用心,甚至身陷獄中,仍諄諄告誡家人辦好工廠,“非僅關乎一家,即社會上實業發達系之;吾家有負先覺之責,若因循不進,或一蹶不振,其負罪于社會也深矣。” 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一場以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為特征的洋務運動興起,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隨之發軔。盡管曾國藩看到了來自工業文明的沖擊,然而整個湖南無一廠一礦之設,錯失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良機。直至20世紀初,以湘鄉人禹之謨為領頭的湖南人“自強求富”的士氣民風才被激發出來。《湖南省志》所載:“禹之謨在1903年創立湘潭毛巾廠,是為湖南近代機織業的開端”。可見,禹之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實業救國”之舉,在近代湖南開啟工業大門的活動中功不可滅。 三、興學育人,近代湖南新學運動的核心人物 對于實業,禹之謨極為用心;對于教育,禹之謨不遺余力。“公(禹之謨)以總理(孫中山)及克公(黃興)之囑,極力提倡學校,灌輸革命精神。” 禹之謨主張“脫離奴籍”“人各自主”,就是要人們從被奴役的奴隸思想狀態中自己解放出來,成為有覺悟有作為的人。1905年,清末廢科舉、興學校,禹之謨隨即回鄉,動員青年赴長沙進學校。當時長沙的學校還不多,為了安置這批學子,禹之謨帶頭捐銀百兩,在湘鄉試館辦起了駐省湘鄉中學堂(今湘鄉一中前身)和師范學堂;在邵陽試館辦起了邵陽中學堂和師范學堂。一時間各州學堂紛紛創立,而“每一學堂都有幾個積極分子與禹聯系,禹就成了新學運動的核心人物。” “為了發動青年促進革命,禹之謨只顧多辦學校,多收學生,任何艱難困苦,皆所不辭”。在創辦湘鄉中學堂的同時,禹之謨在長沙發起創辦了惟一學堂(校址位于長沙新安巷)。惟一學堂體系完整,包括小學、中學及游學預備科,后更名為廣益中學,就是如今湖南師大附中的前身。雖多次改易校名,數度遷址,“校規既無存,學友亦非舊”,但“先生革命之真精神,則實與斯校并永矣!”禹之謨當初的“堅持真理,勇于抗爭,不斷進取”的精神一直得以傳承。正是在傳承中升華,今天的湖南師大附中已是一所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學校。追本溯源,禹之謨篳路藍縷的首創之功,孜孜不倦的創辦之績,是值得后人記住的! 正因其對湖南教育的卓越貢獻,禹之謨被推選為湖南教育會的會長,湖南學生自治會的干事長。 禹之謨年僅41歲,但他把畢生精力乃至生命都獻給了革命,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他積極投身革命,成為近代湖南革命的重要領導者;他力行實業救國,成為近代湖南工業的卓越開拓者;他力主興學育人,成為近代湖南新學運動的核心人物。 原文鏈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4/28327127.html 上一篇:【瀟湘晨報】12所師大附中齊聚長沙,共謀教育高質量發展大計 下一篇:湖南師大附中喜迎120周年 千名校友重溫“快樂課間” 通知公告 更多 2026年多倫多大學士嘉堡校區綠色 2025年清明節放假通知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年公開 湖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湖南省教育 關于舉辦第二十二屆學生社團節的 2025多倫多學士嘉堡校區夏校宣講 最新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