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全國卷主觀題(文化生活)
發布:政治教研組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0-09 人氣:

(文化10-12分)
17卷一:《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請就學校如何開展中華優秀文化教育提兩條建議。(4分)
17卷二: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弘揚創新精神對于推動創新發展的作用。(10分)
17卷三:運用文化傳播的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文化意義。(10分)
16卷一:探究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教材+材料推理)15卷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記住鄉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加以說明。(推理)14卷一:運用文化創新作用,說明教育創新對培養人才的意義 (教材+推理)
13卷一:贊成還是反對收錄西文字母詞?闡明理由 (教材原理+材料)
16卷二: 扶貧先扶“精氣神”是重要經驗,用文化對經濟所用的知識說明合理性。(教材原理+材料)
15卷二:說明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推理:精神與精神關系)
14卷二:用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馮洪錢是如何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教材原理+材料)
13卷二:說明科技創新對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作用。 (教材原理+材料推理)
12國卷:說明科技對于光大中醫藥文化的作用。 (教材+材料推理)
2017年全國卷一卷二卷三主觀題
017年全國卷一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節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緊緊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大膽創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小學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或發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節,啟用水霧臺、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目的播出,引起強烈的反響,總收視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新一輪中國詩詞熱。
(1)《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3)請就學校如何開展中華優秀文化教育提兩條建議。(4分)
40.【參考答案】
(1)選擇藝術價值高、影響大、代表性強的詩詞,集中展示中國詩詞的魅力;重視發掘詩詞的深刻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向美向善;運用現代傳播技術手段,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激發民眾內心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引導民眾廣泛參與。
(3)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站、微信公眾號。
2017全國卷二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胸懷科技報國的夢想,奮戰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稱為創新中國的科技領航者。潘建偉率領科研團隊在十多年的時間內使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從跟隨者變成世界的領跑者;王曉東對乙肝病毒的新發現,學 科&網為未來相關藥物研發打開新大門;賴遠明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破解青藏鐵路修建中凍土如何“保冷”這一被稱為“無法攻克的世界性難題”;魯先平歷經14年創新創業成功研制中國首個用于治療淋巴癌的原創化學藥“西達本胺”,在這一領域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并跑和部分領跑……他們的創新實踐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魯先平將原創新藥的研發形容為“走鋼絲”。潘建偉說:“科學研究一定不能懼怕失敗”。王曉東將“不只是填補國內空白,而是獲取人類知識的創新”作為自己的事業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賴遠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須堅持”概括他的創新經驗。
(2)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弘揚創新精神對于推動創新發展的作用。(10分)
(2)文化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先進文化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新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弘揚創新精神,有利于樹立和貫徹創新發展的新理念,增強創新自信,培養創新人才,培育創新文化,推動創新發展。
2017全國卷三38.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鐵路“走出去”,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
材料一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目前,中國建成了營業總里程達2.2萬千米的高速鐵路網,居世界首位。近年來中國加快高鐵“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國企業經過激烈競爭,獲得了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的建設合同。該鐵路的開工建設,促進了中國高鐵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產品、服務、技術、品牌、管理和資本的全產業鏈輸出的轉變。
材料二
中國鐵路項目遍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亞,中國企業近年來為當地培訓了1.5萬名鐵路員工,滿足了亞吉鐵路建設運營需要。在肯尼亞,7年內將有超過3000名蒙內鐵路的員工在當地和中國接受培訓。中國企業負責人說,我們不僅要完成鐵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設,更注重鐵路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等軟件的完整移交,實現“中國標準”真正為肯尼亞人所用。中國鐵路“走出去”越來越成為中外經濟往來的橋梁、民心相通的紐帶,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2)運用文化傳播的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文化意義。(10分)
(2)商業商貿和人員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國鐵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國制造的知名度,成為外國民眾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擴大了中外人員交往,有利于中國民眾了解外國文化;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16卷一: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棟梁。
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更風、隨手轉發。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
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董存瑞的生前戰友鄭順義多次口述力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護之下……
(2)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探究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0分) (教材+材料推理)
(2)尊重歷史事實,增強辨別信息真偽、抵御落后文化和錯誤言論的能力。利用網絡等大眾傳媒傳播英雄書跡,抵制和批駁肆意抹黑英雄、歪曲歷史的言行.大力宣傳英雄精神,使群眾懂得英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抻的突出表現,繼承和弘揚英雄銪神。
15卷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保護和傳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記錄片《記住鄉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視首播。該片選取100多個傳統村落,圍繞中華美德的千百年傳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采取紀實手法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有堅守精忠報國、寧死不屈民族氣節的,有傳承誠信為本,誠實待人村風的,有秉持積善成德、助人為樂精神的,有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記住鄉愁的》的播出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古建筑學者將其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愁》呈現了一副生動的鄉村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節目中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者強調吸取傳統鄉村社會治理的智慧和經驗......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記住鄉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加以說明。(12分) (推理)
答:(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中華傳統美德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4分)鄉愁反映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眷戀之情,體現了當代人對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記住鄉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載體和豐厚的歷史文化養料。(4分)
(3)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請就如何記住鄉愁提出兩條建議.(4分)
答: (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態的基礎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2分)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與傳承,使其轉化為當代中國人的道德觀念。(2分)
14卷一:被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錢學森認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學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憶自己的中學生活:
化學教師特別重視化學實驗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化學實驗室隨時開放,學生進出自由,我那時做了許多實驗。生物教師常帶領學生去野外采集標本,教學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標本.學校組織各種課外小組,開設無機化學、詩詞。音樂、倫理學等選修課。師生常常一起討論數學、物理、化學等問題,大家都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大家都不怕考試,沒有人為考試而開夜車,更沒有人死背書.有一位數學教師在給學生的測驗評分時獨出心栽,出5道題,學生都答對了,但解法平淡,只給80分;如果答對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給100分,還另加獎勵.民主、開拓、創新的學校文化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
進入新世紀,素質教育理念更加深從心。圍繞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各地進行了新的探索:課程超市、創意集市、探究性學習、名家講壇、才藝拓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中學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錢學森的中學學習經歷可以為我們提供啟迪。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作用的知識,說明教育創新對培養人才的意義。(10分)
(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推動實踐發展、文化繁榮和創新人才培養。(4分)教育創新促進了民主、開拓、創新的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2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識、創新精神。(2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分)
(3)結合材料,就教育創新擬定兩條公益廣告詞,要求主題鮮明、朗朗上口,每條限15個字以內.(4分)
(3)答案示例:創新托起中國夢;知識改變人生,創新成就夢想。
(答案須圍繞教育創新的主題,符合題目要求,每條2分,滿分4分
13卷一:(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詞典的正文收錄了NBA、BBS、GDP、UFO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此舉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的人反對,有的人支持。
反對《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的人認為:
“拉丁字母出現在方塊漢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個異類,是對漢語的污染。”
“我想會不會過幾十年,漢語成了漢英混雜的語言。”
“文化有安全的問題,再國際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亂”……
支持《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的人認為:
“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字母詞的產生有其必然性。應善待字母詞的使用,而非簡單的拒斥。”
“選錄字母詞只是對當下語言現實的承認,體現了語言使用的從簡趨勢,適應了社會生活變化的需要。”……
(1)你是贊成還是反對《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詞?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闡明理由。(10分)
(1)①觀點一:反對收錄西文字母詞 理由: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漢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傳承中華文明需要保持中華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漢語的純潔性。不反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詞,但《詞典》是規范語言文字的范本,不應收錄,至少不應在正文中收錄。② 觀點二:支持收錄西文字母詞 理由:其一,收錄字母詞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特點。以包容的心態對待字母詞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間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漢語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現。其二,《詞典》收錄的字母詞數量很少,不會使漢語成為混雜的語言而損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詞的使用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16卷二: (2016全國新課標II甲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坦縣十八洞村考察扶貧工作,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個寨子合并而成的貧困村,村民生活困難,觀念相對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和要求,強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花坦縣派出所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村委會開辦”道德講堂”,評選明理尚德星級示范戶,組織參觀考察和學習培訓,培育村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活精準扶貧內生動力;根據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民族文化資源,精準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如獼猴桃種植、黃牛養殖、鄉村旅游、勞務經濟和苗繡;精準識別貧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扶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先后報道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實施精準扶貧方略”。
(2)扶貧先扶“精氣神”是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重要經驗,運用文化對經濟作用的知識說明這一經驗的合理性。(10分) (教材原理+材料)

15卷二:2015·全國卷Ⅱ·T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戰爭期間,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中國人民克服經濟力、軍力、政治組織力等遠遠弱于日本的困難,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愛國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等英雄群體,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 在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爭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戰精神始終支撐和激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極其殘暴、極其野蠻的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10 分)
(2)【答案】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3分)【意義角度】
②抗戰精神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2分)【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2分)
③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3分)【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14卷二: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馮洪錢是一名基層獸醫工作者,1959年,當地民間老獸醫用一味草藥治好了20多頭病豬,這使年輕的馮洪錢深受震撼.他立志傳承發現傳統獸醫藥事業,編撰《民間獸醫本草》,滿足社會的需求。他訪問過數百個獸醫站,拜訪了成百上千位老獸醫、老藥農,廣泛收集民間處方,查閱古醫書、古農書、地方志,追蹤國外最新科技成果,創辦中草藥百草園、中草藥制藥廠,與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寶素等10多種草藥制劑,治愈了數以萬計的疫病牲畜。
經過千辛萬苦,歷時半個世紀,馮洪錢終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間獸醫本草》,共計638萬字,插圖2353幅。書中收錄3505種中草藥,附方40000多則。《民間獸醫本草》“匯古今獸醫本草之大成,集民間獸醫經驗之精華”,馮洪錢被譽為“當代的李時珍”,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馮洪錢是如何在獸醫中草藥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
(1)深入獸醫藥研制和畜病治療第一線,在實踐基礎上進行創新。廣泛收集整理我國傳統獸醫中草藥及藥方,在繼承傳統中實現創新。收集國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鑒、吸收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中推進創新。
13卷二:【2013課標Ⅱ】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材料一近年來,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長,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80萬人次。旅游旺季時,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時約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載量在3000人次以內。大量游客進入洞窟,二氧化碳長時間滯留,窟內空氣濕度增大,溫度上升,侵蝕壁畫和彩塑;加之長期的風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畫和彩塑正在緩慢退化。
材料二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遺產,敦煌研究院聯合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建立了綜合防沙體系;研發了無線傳感環境檢測分析系統,開發了十億級像素數字相機系統,形成了包括前期攝影采集、后期圖像處理、虛擬漫游等環節在內的數字處理系統等。隨著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莫高窟自然環境得到改善,壁畫、彩塑等圖像采集取得進展。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國人民除了實地參觀莫高窟外,還能在互聯網上便捷地欣賞3D效果的“數字莫高窟”,隨時隨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藝術的無窮魅力。
(2).結合材料二,說明科技創新對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作用。
科技創新為文化遺產保護提高了物質技術手段;科技創新帶來了更快速、方便的文化傳播手段和方式,促進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3).除互聯網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實地參觀以外,請就如何增強敦煌莫高窟藝術的國際影響力另提兩條建議。
在國外舉辦敦煌莫高窟藝術展覽和主題藝術節;擴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開展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國際合作。
12國卷:39.(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從龍腦樟樹中提取的龍腦具有極高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壽域神方》記載:“之頭腦疼痛,龍腦一錢,紙卷做拈,燒煙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醫藥典籍稱龍腦“為百藥之先,萬物中香無出其右者”。 不知從何時起,龍腦樟樹在我國“銷聲匿跡”了,我國所需龍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進口。
1988年我國發現愛你了一顆野生龍腦樟樹! 科研人員以此為契機創立了專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他們深入研究中藥典籍中有關龍腦的資料,利用現當代科技成功培育了萬畝龍腦樟樹原料體,改變了原料生產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況;研制了我國第一套天然龍腦工業化提取成套設備,改進了創痛龍腦提取方法,來發了新產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龍腦樟資源基因庫,積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數據;通過電視,網絡等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現代科技對于光大中醫藥文化的作用。(12分)
答案:科學技術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醫藥植物,開發新產品,促進中醫藥文化創新;有利于建立中醫藥植物資源基因庫,更好地傳承中醫藥文化;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擴大中醫藥文化的影響。
2016年全國新課標III文綜高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新方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
瘧疾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頑疾,困擾來了人類幾千年。20世紀60年代末,治療瘧疾的常用藥物——氯喹或奎寧的藥效已經減弱,瘧疾的發病率再次升高。為了找到新型抗瘧藥物,中國政府啟動了研制治療瘧疾藥物的“523項目”,中醫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為組長的科研組參加研究工作。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屠呦呦小組與全國7個省市、30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經過數百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并從《肘后備急方》等傳統中草藥文獻中獲得靈感、汲取智慧,最終使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了療效高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
屠呦呦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藥,是我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責任。
(2)結合文化生活的知識,談談屠呦呦團隊的發現對于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啟示。(10分)
(2)答:立足于實踐,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其當代價值;
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增強其世界影響力。
(3)在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為什么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請列舉兩條理由。(4分)
(3)中華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堅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的必要條件,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為主,在國際交流中借鑒吸收各國文化的優秀成果。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