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湘教督辦〔2019〕39 號
關于印發《2017-2018 學年度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網上督導評估
年度報告》的通知
各市州、縣市區教育(體)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現將《2017-2018 學年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網上督導評
估年度報告》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校實際,舉一反三,
有針對性地研究發展政策和改進措施,進一步推動我省示范性普
通高中在“校本教研”領域不斷創新發展。
湖南省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2019 年 5 月 15 日
抄送:各市州、縣市區教育督導部門
2
以“校本教研”促學校辦學品質提升
——2017-2018 學年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網上督導評估年度報告
湖南省教育督導與評價協會
受湖南省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的委托,湖南省教育督導與評價協會
組織評估專家開展了 2017-2018 學年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以下簡稱
“省示范高中”)網上督導評估工作。在完成評估任務的基礎上,特別關注
了各學校以校為本、從學校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
行教育教學研究為主要特征的“校本教研”情況。按照《評估細則》中關
于“教研教改”等評估要點的要求,對學校督導評估空間的相關數據和材
料進行統計、分析、說明,就“校本教研”環境、保障、內容與形式、成果
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總結,形成了 2017-2018 學年度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網上
督導評估年度報告。報告旨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
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幫助學校提升教育科研的管理能力
和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為推動全省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改革創新、開創
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提供一些參考。
第一部分 成績與亮點
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驅動學校辦學品質
提升,對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示范、引領效應顯著
2017-2018 學年度網上督導評估發現,省示范高中普遍重視“校本教
研”工作。督導評估結果顯示,大部分學校的“校本教研”目標定位準確,
3
發展方向明確,科研環境良好,組織機構健全,經費保障有力,研訓思路
清晰,具體成效顯現,較好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辦學質量的穩
步提升,為全省普通高中樹起了一面“校本教研”的示范旗幟,對推進新
一輪課程改革、落實新高考方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深化和發展素質
教育,提供了一批個性鮮明、特色突出、易操作、可借鑒的“校本教研”
樣本,具有良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一、“校本教研”領導重視,環境良好
1.黨和政府重視教育工作,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強化“校本教研”
作用
黨和政府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教育工作。2017 年,湖南省委、省人民政
府提出“科教強省”戰略。2018 年 6 月,省政府副省長吳桂英、省教育廳
廳長蔣昌忠等,牽線讓京湘 16 所中小學開展結對合作,中小學“校本教研”
協作獲得新的突破。“教研興校”得到了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省示范高
中的高度重視,開展“校本教研”是學校實現跨越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
長的必然選擇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
為充分發揮“校本教研”在課程改革中的先導性、基礎性、引導性和
保障性作用,強化全省基礎教育階段的“校本教研”工作,省、市兩級教
育部門對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定位、研究方向、工作機制、隊伍建設
與條件保障等制訂了對應的制度規定,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
持“校本教研”的持續發展。2013 年 7 月省教育廳出臺了《湖南省教育科
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獎勵辦法》,2014 年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教育科學
研究工作的決定》,2016 年 9 月省教育廳發布了《關于開展普及高中階段
教育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些辦法、規定和意見從不同方面推動了“校本教
研”的蓬勃發展。同時,省教育廳以上率下,每隔 3 年舉行一次全省“基
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并頒獎,全面激發了學校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
省政府、省教育廳領導對學校科研的重視,帶動了省市縣各級政府和
4
教育行政部門紛紛跟進。長沙市率先出臺了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站
制度,并聘請了一批首席名師。長沙市教育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
改進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見》。湘西自治州教育局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教育
科研工作的意見》,并開展了“校本教研”示范校評選。湘潭市開展了網絡
名師工作室建設,等等。
2.省、市兩級業務機構與行業協會合力助推“校本教研”
一是積極舉辦教研培訓活動。舉辦校本研修培訓,已成為不斷提升學
校教師教研素養的重要方式。如,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每年都要舉辦數
十期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線上線下”的培訓,
既實用又高效,促進了“校本教研”的開展;省電教館每年舉行全省基礎
教育信息化應用現場觀摩會、信息技術立項課題培訓等,提升了“校本教
研”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深入開展校本教研課示范活動。各級教科研機構幫助學校開展“校
本教研”,提升課堂教學研究水平。如,省電教館每年開展“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曬課活動, 2017 年在全省 608 所普通高中評選了省優課 481
節,有力推動了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與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豐富了“校
本教研”的內涵,提升了“校本教研”的質量。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40所省示范高中省優課節數 其他468所普通高中省優課節數
圖 1 2017 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140 所省示范高中與 468 所普通高中獲獎情況
(數據來源:湖南省電教館網站)
三是定期組織與“校本教研”相關的論文評比工作。為引導學校“校
5
本教研”正確走向,省教育學會、省教師教育學會、省教育技術協會、省
教育督導與評價協會、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等,每年都要舉辦與“校
本教研”相關的論文征集評選活動,有效地激勵了普通高中“校本教研”
的創優爭先意識。
省級層面的一系列培訓、展示及評選活動,帶動了市州的相關活動開
展,從而有效提升了省示范高中的“校本教研”的參與意識,推動了學校
學科教研與教育研究的全方位發展,為“校本教研”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校本教研”機構健全,保障堅實
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顯示,各學校“校本教研”工
作實施機制保障到位、動力機制方法可行、評價機制比較科學、激勵機制
相對完善,學校“校本教研”在奮進之年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1.機構健全,運行良好
全省絕大部分示范高中都建立了相應的教研機構,基本形成了以教科
室為行政管理、教研組(學科組)為研究核心、備課組為實施載體,專家
團隊為業務引領的“校本教研”運作架構。
一是有較完善的機構設置。在學校教研機構設置上,73.6%的學校設立了
中層機構教研室(或教科室、教師發展中心、學科中心、教研中心);20.7%
的學校附設于教務處,由一名副教務主任管理“校本教研”工作。
設有獨立教研
相關機構的學校
教研相關機構附設于其
他科室的學校
沒有設立教研
相關機構的學校
學校數 103 個,占 73.6% 19 個,占 13.6% 18 個,占 12.8%
表 1 140 所省示范高中教科室設立情況
在“校本教研”管理層級上,一般分四級:校級(學校教育科研工作
領導小組)――中層處室(教研室、教務處或教師發展中心等)――基層
組織(教研組或學科組)――最終單元(備課組)。
【案例 1】花垣縣邊城高級中學為激活科研內驅力,從 2016 年起將過去的教研組
改為“專家學術委員會”,下設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 9 個學術專家
6
組。專家組成員(學術委員會學科專家)由各科優秀教師擔任,其中語數外學科配 3 人,
其他學科配 2 人,均享受中層副主任待遇。學術委員會接受教科室與教務處領導。學科
專家組下設備課組,直接對本學科的“校本教研”進行指導、督促與管理。
【案例 2】洞口縣一中為強化“校本教研”管理,將教研組升級為學科教研室,
選拔十位德能兼備的學科教研室主任,讓他們列席行政會議,享受中層行政人員待遇,
在業務上對學科教師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督促與指導。
二是有較具體的業務指導。在業務指導上,學校教科室負責對全校教
師進行指導,有各類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聘請的青年教
師導師(師傅)等進行協助指導。為提升專業指導水平,部分學校設有學
術咨詢委員會,給教研組配備學術指導專家,從多方面強化“校本教研”
指導力量(部分學校雖然成立了校學術委員會,但從功能上劃分屬于工會
系列的學術評判機構而非教育教學業務指導機構)。
【案例 3】汝城縣一中以名師工作室為引領,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按照“帶一支
隊伍,搞一項研究,出一批成果”工作目標,在該縣教育局的支持和指導下,組建了由
9 位不同學科教師擔任主持人的汝城縣首批高中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面向全縣
聘用名師工作室成員 3-7 人。學校為名師工作室設置了獨立的工作場所,配備了相應
的設備設施,每個名師工作室由縣財政每年劃撥 1 萬元專項經費,學校按不低于 1︰1
的比例再安排配套經費。名師工作室的研修周期為 3 年,按工作職責制定考核細則,該
縣教育局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名師工作室進行年度和終結性考核。目前,9 個名
師工作室正組織教師有序開展研修工作,對教師進行專業指導。
三是有較健全的運轉機制。省示范高中的“校本教研”工作,大部分
定位在發現和把握教育規律,認識和破解學校發展難題,不斷優化教育教
學內容與結構上,已初步建立起切合學校實際的運轉體系。
以規劃引領教研方向。網上督導發現,省示范高中以“校本教研”發
展規劃為引領,有較明確的“校本教研”的發展方向。抽樣統計 35 所省示
范高中,有 80.0%的學校制訂了“校本教研”中長期發展規劃或校本研修
規劃,提出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發展學生能力、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
意識為前提的教研教改目標。規劃“指導思想”都把以校為本作為教學研
究的前提,把“校本教研”作為全面推進新課程的制度保障和主要抓手,
7
把“校本教研”當作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有年度教科研規劃 有 3 年教科研規劃 有 5 年教科研規劃
學校數 28 19 24
表 2 35 所省示范高中教育科研規劃制定情況
(數據來源:35 所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抽樣調查)
以研訓提升教研質量。省示范高中均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培訓協同
體系,有效提升了“校本教研”質量。各學校能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各種
教研資源,并已形成較完善的教師“校本教研”與校本研訓體系,“互聯網
+教研”的研修形式正在各學校全面鋪開,國內國際最新教研成果已在各學
校獲得廣泛運用。
【案例 4】寧遠縣一中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通識培訓和教育教學理論、教研教改、
教育管理等方面培訓,既有專任教師學科培訓,也有班主任培訓、管理人員培訓,既參
加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各種形式的“國培”“省培”“市培”“縣培”“因特爾”
“繼續教育”“信息技術等級”“遠程網絡研修”等培訓,又有全員參加的校本培(研)
訓,各類培訓結果和教師學分直接掛鉤。學校被評為第四批湖南省學科培訓基地學校,
為數學、化學、地理三個學科培訓基地校。校本研訓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打牢了基礎。
以平臺促進教研發展。省示范高中十分注重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等平
臺來促進校本教研的發展。各層級的“校本教研”工作平臺,為教師的發
展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全省 14 個市州及部分縣市區已推出名師工作室
制度,各級名師工作室為學校教師搭建了引領發展的平臺。各學校通過教
師講壇、教學競賽、成果匯報、經驗交流及校報校刊等形式,為教師的發
展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機會。
語
文
數
學
外
語
政
治
歷
史
地
理
物
理
化
學
生
物
信
息
通
技
心
理
普通高中總計 4 5 2 1 4 0 2 4 1 1 1 1
省示范高中總計 4 4 2 1 2 0 2 4 1 1 1 0
表 3 省基礎教育網絡名師工作室(高中)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湖南省網絡名師工作室網站)
8
2.人員、經費、場地保障基本到位
一是有專職的教研人員。大部分學校都設立了教育科研領導小組,配
備了“校本教研”專職負責人和教研專干。據統計,全省 140 所省示范高
中,共有中層處室教研干部 217 人,專職教研人員(含教研干事)342 人。
教科研專職人員 3 人以上學校達 38 所,其中澧縣一中多達 12 人。
專職教研人員數 3 人以上 3 人 2 人 1 人 0 人
學校數 38 個 17 個 28 個 26 個 31 個
表 4 省示范高中教科研機構專職人員配備情況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二是有穩定的經費預算。相關數據顯示:省示范高中每年在“校本教
研”的條件保障上是穩定可靠的。據不完全統計,2017-2018 學年度,全
省 140 所省示范高中投入“校本教研”的經費達 8223.71 萬元,保障了“校
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圖 2 2016-2018 年 140 所省示范高中教研教改經費投入情況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自主填報的 2016-2018 年教研教改經費報表)
大部分示范高中每年都預算了一定數量的教育科研專項經費,部分學
校還專列了“校本教研”研訓經費、“校本教研”成果獎勵經費等。據 140
所省示范高中自主申報,2016-2018 年上學期,共投入教研教改經費達
11850 萬元。其中,郴州市一中 3 年投入的教科研經費達 1063 萬元。
學校名稱
郴州
市一
中
長沙
市一
中
長沙縣
實驗中
學
桂陽
縣三
中
衡陽
市一
中
寧鄉
市一
中
祁陽
縣一
中
臨湘
縣二
中
湘潭
市一
中
安仁
縣一
中
投入經費
(萬元) 1063 580 502 339 303 258 225 225 209 203
表 5 2016-2018 年省示范高中教研教改經費投入前 10 名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9
【案例 5】每年年初,湘西州民中教科室都要認真編制年度預算交學校審定,
2016、2017、2018 年預算分別為 24 萬、26 萬、30 萬,實際支出分別為 22 萬、28
萬、14 萬(因評估報告為 2017-1018 學年度,故統計至 2018 年上半年,下同)。
三是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各學校基本都有固定的辦公或開展教研活動
的場地,確保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實施。
【案例 6】醴陵市一中“校本教研”人、財、物保障有力:①學校籌集資金整修了三
個集體備課室供三個年級使用,并且配齊了電腦等設施設備。②每學期發放人均 300 元
的教研經費,其中人均 100 元為基礎教研經費、100 元為教研組評比考核獎勵經費、100
元為優秀備課組獎勵經費,此項共計 5 萬元左右。③每年投入 6-8 萬元經費為老師購
買相關專業理論書籍。④每年用于請外校專家講學及選派教師外出學習的經費約 50 萬
元。固定的辦公場所、設施等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3.制度保障,日趨完善
網上督導發現:各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制度都相對完善。除省、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不斷出臺制度完善學校“校本教研”工作外,省、市
兩級教研機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辦及教育行業協會等十分重視制度建設,
對課題研究管理、教學競賽評比、教學論文評選、教研示范校、優秀教研
組或優秀教研個人表彰都有嚴格規范的操作流程與相關標準,對引領學校
“校本教研”制度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是常規教研制度相對完善。查閱各學校提交的常規教研制度,職責
明確、評價體系科學、可操作性強,對教研組、備課組都有具體活動要求
與考評指標。抽查 31 所學校,出臺教科研方面的管理制度 201 個,其中湘
潭市一中等還有專門的教科研制度匯編,株洲市二中出臺了《株洲市二中
教育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
制度數量小于 10 項 制度數量 10-20 項 制度數量 20 項以上
學校數 25 5 1
表 6 31 所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制度條目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 31 所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抽樣調查報表)
二是專項教研制度基本健全。網上督導發現,學校各類專項教研制度
10
科學規范,確保了“校本教研”的持續高效運轉。如課題管理制度嚴謹,
有對應課題選題立項、過程研究、結題驗收及成果推廣(獎勵)等系列制
度;對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競賽課等各類課堂教學活動,都出臺了
實施方案、評價標準等。
【案例 7】永州市四中對“校本教研”從制度上給予重視和保障,借課題《依托網
絡,建立信息化教研模型》的開展,制定了一系列校本網絡教研活動制度,出臺了《永
州市四中教研組建設實施方案》《永州市四中優秀教研組評選細則及獎勵辦法》《永州市
四中學科教研 QQ 群組建與網絡教研活動實施方案》《永州市四中網絡教研活動考核方
案》《永州市四中網絡教研“兩字一話”培訓計劃及考核辦法》《永州市四中網絡教研成
果獎勵條例》《永州四中教研網刊編輯方案》《永州市四中教研成果獎勵方案》《永州市
四中關于設立“四中講壇”的實施方案》《永州市四中“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實施方案》《永州市四中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與獎懲辦法》《永州市四中教師校本培訓方案》
《永州市四中青年教師“傳幫帶結對子”實施方案》等 10 余個方案,有效地規范了“校
本教研”活動的開展。
三是評價、激勵制度相對科學。促進“校本教研”深度發展,評價、激
勵機制是重要推手。網上督導顯示,全省各示范高中大都建立了較為科學
的評價制度,對引領教師進行“校本教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案例 8】雅禮中學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助推校本教研發展。為推進課程改革和課
堂建設,抓細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達成“學術立校”目標,學校制
定了《雅禮中學教育科研獎勵制度》,從課題研究、課堂教學競賽、論文發表與著作出
版等方面設置獎勵標準,以獎代補,根據獲獎等級分別給予科研獎勵津貼,以鼓勵和提
高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平臺,通過“雅禮講壇”“真人圖書館”“教
學開放周”等活動,加強學術交流,為教師提供施展才能、展示專業能力的平臺,引領
教師深化教研教改,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和水平,開辟了學校校本教研新的
局面。
在獎勵制度上,省教育廳開展了三年一屆的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勵,
設特等和一二三等獎,分別獎勵 10000 元、8000 元、5000 元和 3000 元。
省教育督導與評價協會年度評選優秀論文不收評審費,還對一二等獎給予
800 元、500 元的獎勵。省基礎教育網絡名師工作室每個獎補 2 萬元。省中
11
小學“優質空間課堂”每個團隊獎補 1.5 萬元。長沙、株洲、湘潭等地市對
每個名師工作室年獎補 3-5 萬元等。
省級獎補情況 市級獎補情況 縣級獎補情況
獲獎補經費學校數 8 6 7
獲得獎補經費金額 23.7 萬元 5.8 萬元 173.4 萬元
表 7 2018 年部分示范高中獲省市縣教研經費獎補情況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省、市、縣組織的各類教研示范校、優秀教研室、教研組等評選、評
比活動,省教科院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學科課堂教學競賽,4 年 1 次的優秀
教研組評比,有效地促進了“校本教研”爭先創優良好風氣的形成。
省示范高中均有教育科研相關獎勵制度。如,雅禮中學有對應的《長
沙市雅禮中學教育科研獎勵制度》等;湖南師大附中對教育科研課題成果
獲得國家級獎勵的獎 2 萬元,省級一二三等分別獎勵 10000 元、8000 元和
5000 元;懷化市三中對教師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學專著給予 2-4 萬元獎勵,
對教師在國家級、省級教育教學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教育教學論文,每篇分
別獎勵 3000 元、2000 元。
三、“校本教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2017-2018 學年度,省示范高中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深入貫
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引領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為促進教師發展、學生
成長,扎實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
1.“校本教研”內容豐富
省示范高中以實施新課程改革為重點引領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以學情
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以學校發展定位推動學校特色品質發展,
以突出個性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送教送研為手段促進區域內學校教
研工作的均衡發展,“校本教研”內容豐富。
抽樣發現,2017-2018 學年度 20 所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課”達 4271
時,專題研討達 745 時,專家講座達 322 時,項目培訓達 7026 時,成果交
12
流達 960 時。
0
2000
4000
6000
8000
校本教研課 專題研討 專家講座 項目培訓 成果交流
圖 3 抽樣 20 所省示范高中教研活動內容及總時數情況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校本教研”形式多樣
一是常規教研形式多樣。省示范高中堅持以校為本的常規教研活動,
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以課程改革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教育
教學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組織開展多樣的常規教研活動。他們在公開課
中相互借鑒,在同課異構中體現特色,在磨課活動中精益求精,在教學競
賽中促進提高。
【案例 9】沅江市一中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
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
解決、協作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論壇、骨干教
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過教
學觀摩、教學開放日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
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
劃―行動―反思”操作方式,提高了“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校本教研”培訓形式多樣。省示范高中的“校本教研”培訓緊
密結合學校、教師的實際,以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
為基本目標,更加關注課堂,更加關注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各校結
合學校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本系列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 10】常德市七中推進“五項工程”和“六個一”活動,推出優質課、示范課、
研討課、匯報課等“校本教研”培訓項目及集中培訓、課題研究等系列活動。五項工程:
一是市級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市級及以上學科首席名師等名師引領工
13
程建設,全年上優質課 29 節;二是市級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骨干教師示
范工程建設,全年上示范課 48 節;三是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強起來”的形式對“三
考”老師進行的質量工程建設,全年上研討課 116 節;四是以學年為單位定師徒結對進
行的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建設,全年上匯報課 18 節;五是每學年一論壇兩培訓、周碰頭
的班主任提升工程建設,全年撰寫班主任經驗交流論文 45 篇。大力推廣一年兩次的學
習班集中培訓、一年一次的全校教師教學論壇、一年半一次的校級小課題結題表彰、一
年一次的傳幫帶師徒結對活動、兩年一次的教師業務考試、大型考試后組織一次深度教
學反思的“六個一”教學教研改革活動。該校被評為“2017 年度常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
進學校”。
三是教研協作形式多樣。各學校注重“校本教研”合作協作,部分學
校聘請了一些校外有影響的技術團隊或教育教學專家、名師骨干擔任“校
本教研”指導或顧問。一些學校建立了區域內校際間的“校本教研”合作
組織,資源集約共享,彌補自身教研力量的不足。
【案例 11】長株潭益岳五市的 10 所省示范高中沅江一中、南方中學、雷鋒學校、
岳陽市十四中、岳陽市十五中、東山學校、寧鄉一中、箴言中學、桃江一中、南縣一中
組成“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體合作組織,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
共同體成員利用各種機會,主動開展校際交流和研討活動,收到了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的效果。如湖南省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高中校長培訓班開班期間,雷鋒學校組織參
培的共同體內相關領導進行交流研討;聯盟學校參加沅江一中教學開放日活動;岳陽市
十四中組織教師專程去雷鋒學校學習極課大數據精準教學,等等。這些不拘一格的合作
交流,豐富了共同體交流活動的形式,又拓展了共同體工作的時間和空間。
四是交流展示方式形式多樣。網上督導發現,部分學校辦有教育科研內
報內刊,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展示學科研究體會與教育科研成果的平臺,
也起到了省示范高中良好的輻射、引領與示范帶動作用。如,湖南師大附中
辦有《探索》(期刊)、瀏陽田家炳實驗中學辦有《田中教研探索》(期刊)、
寧遠縣一中辦有《一中科研》等學術型教研刊物。部分學校開設了學術型講
壇,為教學經驗與教研成果的傳播提供了面對面的交流分享渠道。
14
四、“校本教研”成果顯著,收效良好
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應用效果良好。
2016 年以來,省示范高中編寫的校本教材達 1720 部。2017-2018 學年度,
省示范高中開設的校本課程達 3161 門。2016-2018 年,省級以上教育科
研課題共計立項 1394 個,出版專著 220 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 5141
篇,教育教學論文獲省級二等獎以上獎勵 1948 篇。
圖 4 2016-2018 年省示范高中參與市級以上立項課題研究的人數統計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以“校本教研”中的課題研究為例,省示范高中在課題研究方面體現
了如下特點。
一是課題研究申報體現全面性。省示范高中根據學校自身研究力量的
實際和提高教師研究能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需要,積極參與了各級教
育研究課題的申報工作,課題申報層級全、數量大。2016 年以來,省示范
高中省級以上立項課題達 674 項,市級立項課題達 302 項,縣級立項課題
達 237 項,校級課題達 1507 項。
二是課題研究參與較有廣泛性。省示范高中教師以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為目標,以建設研究團隊為己任,廣泛參與了致力于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的
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如 2016 年,
省示范高中專任教師為 30564 人,參與市級以上立項課題研究的達到了
14910 人次。
三是課題研究結果注重實效性。省示范高中普遍認識到,課題研究是
0
10000
2000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15
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不僅有助于養成嚴謹的工
作作風,還可以提升以科研促教學的意識。
具體而言,“校本教研”的效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了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
與以規模擴張為基礎的人、財、物的增加的外延發展不同,學校的內
涵發展是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表現在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師生身心健康
發展、學校文化內涵加深、學校特色日益鮮明等方面,反映了學校教育發
展的本質。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堅持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突出學校
個性發展,整合資源,全員參與,整體推進了各項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了
教學質量,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案例 12】衡陽市一中開展“辦‘有溫度的學校’”“校本教研”課題研究,促進學
校教育內涵發展。課題包括四大方面:營造“溫度”文化,讓愛和溫暖彌漫校園;開設
“溫度”課程,遵循差異,發展個性與特長;構建“溫度”課堂,讓激情與活力充滿課
堂;打造“溫度”德育,讓責任與感恩銘記心中。學校處處、時時彌漫著“溫度”的氣
息:教師成為了夯實“溫度”的地基,課堂播下了“溫度”的種子,活動培育出“溫度”
的花朵,交流推廣了“溫度”的效應。該課題極大地促進了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引起
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衡陽日報》《衡陽晚報》、衡陽電視臺、
衡陽公共頻道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一是“校本教研”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省示范高中以推
進新課程改革為抓手,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引,以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為目標,
把問題當課題,廣泛開展了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豐富了“校本
教研”內容與形式,推動了學校實際問題的科學解決,提高了課堂教學質
量與效率。
【案例 13】株洲市十三中開展“選課走班”教學的“校本教研”實踐與探索,取得
不錯成效,2017 年被評為株洲市改革創新一等獎。在“選課走班”的實踐與探索中,構
建的選課走班課程體系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在實踐過程中,學校采取國家、校本課程相
結合,必修、選修課程相結合,長、短課程相結合,形成了學校的“立人”大課程體系。
《聶鑫森小小說作品鑒賞》《演講與朗誦》《競賽數學》《基礎數學》《茶文化》《聚焦當
前國際熱點問題》《生涯規劃》《服裝設計》等課程已經開課,這些課堂在滿足學生學習
16
需求的同時,又把課堂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深受學生喜愛,解決了學生興趣與學習
之間的實際問題,學校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二是“校本教研”促使學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省示范高中“校本教
研”使學校、師生把關注點放在學校各項內涵建設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的地位得以提升,學校文化建設彰顯出了活力,“文化立校”的觀念得以深
入師生員工心中。
【案例 14】邵東縣三中將“揚善教育”校園文化歸結為善心、善言和善行三個方面。
善心包括孝心、愛心、雄心;善言即指語言文明禮貌;善行則要求做到三條:孝敬父母,
樂善好施,保護環境;尊敬師長,勤奮創新,遵紀守法;懲治邪惡,見義勇為,篤志報
國。《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瀟湘晨報》、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湖南紅網五家媒體組成
的大型新聞采訪團,專程對該校的“揚善教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報道,給予了高度
評價。
三是“校本教研”促使學校探索、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省示范高中
“校本教研”堅持以人為本,從學校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學校的辦學特色,
從而形成學校的品牌。從特色學校創建效果來看,2015 年開始,教育部計
劃在全國遴選并支持建設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省示范高中每年都有不少學
校參與并成功申報,懷化市鐵路一中、婁底市一中、洞口縣一中、湘西花
垣縣邊城高級中學、湘鄉市一中、益陽市箴言中學、長沙市一中、醴陵市
四中、常德市一中、臨武縣一中、桃江縣一中、永順縣一中、湘鄉市東山
學校、韶山學校、衡山縣岳云中學、資興市立中學等 82 所學校均名列其中。
【案例 15】株洲市八中辦學特色鮮明。學校實行“新三好”評價體系,結合“一個
學生一條發展路徑,一個學生一套增分方案”的育人模式,突出學生個性評價,凸顯學
生自我優勢,激發學生潛能,建立一項全面觀察學生發展狀況,記錄、分析、發現和培
育學生良好個性的制度。學校通過團組織凝聚學生,以職業生涯規劃、志愿服務活動、
18 歲成人儀式三大品牌項目為抓手,構建了符合中學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學生成長發展
需要的共青團組織,幫助和教育中學生認識社會、回報社會,彰顯出了學校鮮明的辦學
特色。
2.促進了教師專業的能力提升
省示范高中大力實施了“校本教研”、教師培養培訓、名師工程、青藍
工程等系列活動,有效提升了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廣大教師明確了自
17
身的教育追求,初步形成教研動力機制。大多數學校的教研組有校級課題,
學校有省級以上立項課題,各種名師工作室引領作用突出。學校利用“校
本教研”活動、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教學的思
想性、藝術性得以加強。
到2017年底,省示范高中擁有正高職稱教師124人,特級教師294人。
省示范高中專任教師中正高教師占 0.41%,高級教師占 35.75%,一級教師
占 36.94%,二級教師占 22.21%,三級教師占 0.28%,員級教師占 4.82%,
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與提升效果明顯。
【案例 16】長郡中學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學校堅持以課
題引領,以《長郡教育》為平臺,建構校本研訓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確
保課程育人功能的實現。學校推行研究項目申報制度,教師人人參與研究項目。2018 年
度在研國家和省市級課題 20 項,在研微課題研究共有 107 項。2018 年上學期,有 1 項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功立項,有 2 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功立項并開題,有 1 項
省電教館重點實驗課題立項并開題。在各級研究項目的引領下,教師教研熱情高漲,成
果豐碩,2018 學年度就有近 200 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或獲市級以上獎勵。
2017 年學校被評為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協會先進會員單位,體現出學校教師強勁的教
學、科研能力,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迅速。
【案例 17】郴州市一中,小課題研究,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立足課堂,圍繞
“問題即課題”,廣泛開展“小課題”研究,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備課組圍繞本學科
常態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同課異構”或“異課同構”方式
開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幫助授課教師發現問題、優化策略,督促教
師上好每一堂課。2018 年小課題研究結題 48 項。小課題研究為申報立項省市級省級
課打下了良好基礎。近兩年,申報了 7 項省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其中梁
曉南老師主持的《家書家訓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應用研究》被立項為重點資助課題。
課題研究也極大地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2017 年,教師課題教學競賽獲市級一等
獎以上 32 人次;2018 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獲部級優課 3 項;在
教學比武中,獲省二等獎 2 項,省三等獎 1 項,市一等獎 16 項。黃誠琦老師在第十屆
全國高中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觀摩研討會上,榮獲現場說課及錄像展評課兩個
全國一等獎。
3.促進了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本教研”促進了學生素質、學業成績的全面發展與提高。一是學
18
生基本素質得到提升。省示范高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校本教研”理念,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促進了學
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學生個性發展優勢明顯。二是學生學業成績獲得
提高。省示范高中通過教學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實現了高效課堂。
可以說,“校本教研”突出的學校,高考質量、學考質量提升都非常明顯。
【案例 18】湖南師大附中校本教研課題多、層次高、質量優、成果豐,全部“十二
五”教育科研省管課題都已經順利結題,《湖南師大附中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的實踐
與探索》榮獲湖南省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并在 2018 年 7 月榮獲全國基
礎教育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目前在研的課題有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
型高中建設》《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研究》《校本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研究》,課題研究
實行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面提高、人人受益,以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辨能力、
研究習慣、科學素養,為培育高素質創新型拔尖人才奠基。
【案例 19】長沙縣一中以“生涯發展”為統領,全面構建德育工作體系。2015 年
10 月,成立了以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為主陣地的學生發展中心。學生發展中心以心理
指導、生涯發展指導、學業指導、生活指導等為主,集咨詢、輔導、培訓、教學、活動、
測評、科研、交流于一體,助力學生自主發展、健康成長。作為省內第一家功能齊全、
設施完善、設備先進的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中心現承擔省、市重點資助課題研究各一項,
先后開發了包括普通高中實驗教材《生涯發展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湖南省編教材
《生涯規劃》(湖南教育出版社)等在內的多部教材和著作,《高中生涯發展指導課程》
慕課(超星)正式入選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教育資源開發”項目 127 門優質教學資源,
供全國高中生在線學習,促進了學生成長。
【案例 20】常德市一中堅持“為學生 3 年和 30 年著想”,把國家、省、市、校四
級課題研究與包括學科拓展課程、社團活動課程和實踐創新課程在內的三類校本課程
開發與實施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在上千受惠學生中,鐘書銳同
學脫穎而出,2017 年 5 月與康斕、張洪榛同學合作的小發明“醫院監控下的居家用藥
輔助裝置”參加第三屆國際青少年科技創意大賽獲得一等獎,2018 年該項目又獲湖南
省第 39 屆科技創新大賽獲二等獎;2017 年 9 月參加第十九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
生作文大賽獲三等獎,同年獲第 34 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一等獎;2018 年會考
成績總分 871 分,參加高中數學、物理聯賽均獲湖南賽區二等獎。
4.促進了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全省示范性高級中學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在學校管理、隊伍建設、
教學質量、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在區域基礎教育界起到了引領示范性的作用。
【案例 21】長沙市一中將“校本教研”與區域性教育均衡發展結合起來,將“校本
19
教研”成果與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先后與張家界、懷化等市、縣及西藏、新疆
地區的 10 余所中學建立了幫扶關系。該校分別與對口幫扶學校簽訂了幫扶協議,制定
了幫扶工作計劃,明確了幫扶的形式、任務、目的和雙方的職責,確保對口幫扶工作落
實到位,將“校本教研”的成果推廣到其他地區各個學校,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
教育公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2017 年,該校被湖南省教育工會
授予“湖南省對口幫扶農村薄弱中小學校工作先進單位”。
5.“校本教研”成果得到有效運用
“校本教研”促使學校落實課程改革理念,轉變教育觀念,調整辦學
思路,提升辦學品位,推動德育內容、形式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轉化。
省示范高中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形
成了適合學校自身發展的教學模式,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
礎。“校本教研”成果得到有效運用。
【案例 22】溆浦縣一中“校本教研”探索出高效的“6+1”課堂教學模式。這種課
堂教學模式中“6”包括了:一是導,即導入、導學。導入就是老師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或
者媒介圖片實現舊知向新知的導入;導學就是告訴學生這節課學習的目標是什么,重點、
難點在哪里,要求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二是思,即自主學習,自讀、深思。學生要認真
看書,獨立思考、深入鉆研。三是議,即議論、討論。小組合作,學生通過相互交流,
激活思維,互幫互助。四是展,即展示。學生在課堂上口頭激情展示,要求迅速、清晰、
規范、大聲,以暴露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存在的疑點、誤點、盲點,然后各述己見,讓
更多的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五是評,即老師點評。老師講的是規律,講的
是思路,講的是方法并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六是檢,即是當堂檢測。檢驗本節課目標
落實的怎么樣,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和技能等。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的“1”體現定時
練習,鞏固所學。“校本教研”成果轉化為巨大的教育教學生產力。
第二部分問題與不足
一些省示范高中在“校本教研”方面
存在認識不高、研究不深、參與不廣等問題
近年來,省示范高中在“校本教研”方面成果突出,成效顯著,對促
20
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水平、助推學校內涵發展,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也應看到,少數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仍然存在認識不高、研究不
深、參與不廣等方面的問題與不足。
一、認識不高,重視不夠
1.沒有列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程
少數學校對“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認識,觀念淡薄,
沒有把“校本教研”作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和重
要手段。個別學校根本不重視“校本教研”工作,學校工作計劃中未將“校
本教研”列入議程,學校工作報告和工作總結中也未涉及“校本教研”,從
上傳的資料中無法找到學校開會研究、布置“校本教研”工作的相關內容。
學校 工作計劃
體現“校本教研”
工作報告、總結
體現“校本教研”
專題會議、工作布置
研究“校本教研”
140 所 116 111 61
重視占比 82.86% 79.26% 43.57%
不重視占比 17.14% 20.74% 56.43%
表 8 2017-2018 學年度學校重視校本教研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由于對“校本教研”的作用認識不到位,部分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
動要么零敲碎打,要么淺嘗輒止,缺乏科學規劃和統籌安排。數據顯示,有
62.86%的省示范高中沒有制定切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研”發展規劃。有的
學校雖然制定了近期規劃,卻未制定中期(3 年)、遠期(5 年)規劃。據統
計,制定了三年規劃的學校僅 29 所,制定了 5 年規劃的學校僅 28 年所。
圖 5 校本教研發展規劃制定情況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1
3.沒有投入足夠的教研經費
從市州層面看,省示范高中 2016-2018 年 3 年“校本教研”經費投入共
計 118501599.13 元,校平 846439.99 元。校平最少的是張家界市僅 31 萬元。
圖 6 各市州三年校本教研經費投入校平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從校際之間看,省示范高中近 3 年教研經費低于 20 萬元的學校共 26
所,其中 10 萬元以下的有 15 所。
序號 學校
教研經費投入情況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三年合計
001 長沙市實驗中學 60000 80000 58000 198000
002 長沙市十一中 60000 87000 50000 197000
003 湘鄉市一中 18500 75000 80000 173500
004 沅陵縣一中 50000 65000 50000 165000
005 株洲縣五中 36660 55270 70800 162730
006 邵陽市二中 45000 52000 55000 152000
007 邵陽市一中 50000 50000 50000 150000
008 衡東縣一中 48000 51000 50000 149000
009 安鄉縣一中 58100 58620 23600 140320
010 漢壽縣一中 28000 25000 60000 113000
011 耒陽市一中 24000 32000 50000 106000
012 衡山縣岳云中學 27000 30000 42000 99000
013 韶山學校 22000 24000 30000 76000
014 瀏陽市三中 24600 30200 18900 73700
22
序號 學校
教研經費投入情況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三年合計
015 長沙市十五中 7000 16000 50000 73000
016 攸縣一中 20000 0 50000 70000
017 桃江縣一中 17100 26150 15000 58250
018 邵東縣一中 13258 14588 18321 46167
019 邵東縣三中 15000 15000 15000 45000
020 雅禮中學 5000 32000 5000 42000
021 衡陽市八中 10000 8000 10000 28000
022 安化縣一中 10000 10000 6000 26000
023 雙峰縣一中 12000 5000 9000 26000
024 炎陵縣一中 6000 9000 9000 24000
025 石門縣一中 8000 7500 7500 23000
026 湘潭市二中 5170 5820 6290 17280
表 9 2016-2018 年教研經費低于 20 萬元的學校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是,有 11 所省示范高中教研經費投入三年來逐年
減少。
學校 教研經費投入情況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三年合計
醴陵市一中 518198 512640.5 501482.62 1532321.12
桂東縣一中 520000 480000 300000 1300000
望城區一中 417498 339938 300922 1058358
雷鋒學校 490210.3 312287.74 254495 1056993.04
長沙市二十一中 302180 301400 300000 903580
懷化市一中 333257.9 105460.5 85722 524440.4
宜章縣一中 212493 181862 128828 523183
湘潭市三中 260000 180000 50000 490000
長沙市六中 115194 89317 37803 242314
安化縣一中 10000 10000 6000 26000
石門縣一中 8000 7500 7500 23000
表 10 2016-2018 年教研經費逐年減少的學校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3
4.沒有設置獨立的教研機構
受教職工編制、機構設置、教學任務繁重等因素制約,部分學校未按
要求設立教研機構,教研功能弱化。統計顯示,有 18 所學校沒有設立獨立
的教研(教科)室,占省示范高中的 12.14%。這些學校分布在全省 9 個市
州,其中株洲市 5 所,湘潭市 4 所,常德市 3 所,其他市州各 1 所。
圖 7 未設立教研機構的學校分布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5.沒有配備充足的教研骨干
從教研管理人員看,統計顯示,有 48 所省示范高中只配備了一名中層
教研管理人員,占比 34.29%;有 29 所學校沒有配備教研(教科)室主任,
占比 20.71%。以上兩類學校超過了省示范高中數量的一半。
圖 8 教研骨干配備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從專職教研員方面看,省示范高中共配備了專職教研員 342 人,平均
每所學校只有 2.44 人。只配備 1-2 名專職教研員的學校有 55 所,占比
39.25%。
【案例 23】瀏陽市三中有在研各級各類課題 31 個,其中市級以上課題 8 個、縣級
24
課題 3 個、校級課題 20 個,但學校沒有設立獨立的教研室,沒有配備教研室主任,也
無正高教師、特級教師,校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干僅有 7 人,缺少名優教師和名師團
隊,科研力量薄弱,在省市級范圍內未形成學科優勢。
二、研究不深,實效不佳
1.省級以上在研課題偏少
省示范高中三年來省級以上在研課題共有 1414 個,校平 10.10 個。就
市州而言,校平最多的是婁底市 21.6 個,最少的是湘潭市僅 5 個。就學校
而言,省級以上在研課題最多的是漣源市一中 46 個,其次是南縣一中和株
洲縣五中各35個。排全省前10位的學校共有310個,占課題總數的21.92%;
排全省后 10 位的學校一共才有 7 個,僅占課題總數的 0.5%。從各校上報
數據看,邵陽市一中、湘潭市一中、湘潭縣五中、沅江市一中、沅江市三
中、汨羅市二中等 6 所學校沒有省級以上在研課題。
市州 示范高中數量(所) 三年在研課題(個) 校平課題(個) 排名
婁底 5 108 21.60 1
湘西 5 92 18.40 2
張家界 2 35 17.50 3
懷化 5 71 14.20 4
株洲 14 172 12.29 5
永州 9 95 10.56 6
長沙 23 241 10.48 7
邵陽 14 123 9.07 8
常德 11 98 8.91 9
益陽 9 74 8.22 10
岳陽 11 90 8.18 11
郴州 11 83 7.55 12
衡陽 10 75 7.50 13
湘潭 11 55 5.00 14
全省校平 140 1414 10.10
表 11 各市州三年省級以上在研課題分布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獲獎成果數量未達評估標準
2017-2018 年度,省示范高中獲得省二等獎以上論文共 3604 篇,校平
25
25.74 篇。獲獎論文校平最多的是湘潭市 47 篇,最少的是張家界市 9.5 篇。
市州 示范高中數量
(所) 論文(篇) 校平(篇) 序號
湘潭 11 517 47.00 1
常德 11 489 44.45 2
岳陽 11 466 42.36 3
株洲 14 468 33.43 4
郴州 11 293 26.64 5
懷化 5 112 22.40 6
衡陽 10 223 22.30 7
邵陽 14 244 17.43 8
長沙 23 395 17.17 9
自治州 5 82 16.40 10
永州 9 140 15.56 11
婁底 5 58 11.60 12
益陽 9 98 10.89 13
張家界 2 19 9.50 14
全省校平 140 3604 25,74
表 12 2017-2018 年度各市州省級二等獎以上獲獎論文分布情況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就學校而言,近三年,省示范高中論文發表或獲得省二等獎及以上獎
勵較多的是汨羅市二中 236 篇,臨澧縣一中 223 篇,汨羅市一中 218 篇,
湘潭市二中 216 篇;全省前 10 位學校共 1892 篇,占總數的 27.44%。但有
32 所學校在 15 篇以下(年均 5 篇以下),沒有達到省示范高中評估最低標
準,占比 22.86%。
圖 9 論文發表或獲得省二等獎以上獎勵的學校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6
3.成果運用未落實到位
部分學校和教師對“校本教研”作用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活躍教育教學
氛圍的粗淺層面,“重榮譽,輕推廣”,為教研而教研;也有少數教師參與
“校本教研”單純從個人利益出發,目的是為了評優晉級,為了應付各級
各類檢查。這就導致教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轉化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內驅力,
也無法達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校本教研”成了裝飾門面的點綴。
抽查 30 所省示范高中省級課題成果運用情況,僅有 7 所學校運用較好,占
比 23.33%;有 5 所學校運用一般,占比 16.67%;有 18 所學校完全未運用,
占比高達 60%。
【案例 24】根據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省級規劃課題要求 3 年內完成結題鑒定工作,
市級課題一般要求 1-2 年完成結題鑒定工作。漢壽縣一中有一省級課題于 2012 年 7 月
立項,有一市級課題于 2015 年 3 月立項,至今均已超過結題鑒定時間而未結題。尤其
是省級課題《基于問題驅動的交互式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缺乏研究成果的推
廣應用,查閱學校 2013-2018 年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所有計劃竟然都沒有將該課題
研究任務作為教研組工作內容。
三、參與不廣,針對性不強
1.教師參與度不廣
“校本教研”的主體應是教師,但不少學校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工
作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缺少熱情,往往是教研骨干在唱獨角戲。
根據各學校填報的數據統計,2018 年,省示范高中有 79 所學校教師參與
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率在 20%以下,有 60 所學校教師參與市級課題研究率
在 20%以下。
序號 學校 2018 年專任教師數 課題數 參研人次 參與率
(%)
1 雙牌縣一中 149 2 2 1.34
2 湘潭鳳凰中學 201 1 8 3.98
3 汝城縣一中 274 3 12 4.38
4 瀏陽市田家炳中學 210 1 12 5.71
5 嘉禾縣一中 245 5 18 7.35
6 攸縣一中 254 2 25 9.84
7 桃江縣一中 242 2 25 10.33
8 衡陽縣一中 282 5 37 13.12
9 鼎城區一中 253 3 36 14.23
10 岳陽市十四中 154 2 26 16.88
表 13 2018 年省級以上課題教師參與率最低的 10 所學校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27
2.小課題數量太少
有不少學校在制定研究課題前,對本校教師隊伍狀況沒有做認真的調
查分析,申報課題時盲目跟風,只重視市級以上課題的立項研究,而忽視
縣級、校級小課題研究,導致大多數教師沒時間、沒能力參與“校本教研”
活動。統計顯示,近 3 年沒有縣級課題的學校有 98 所,沒有校級課題的學
校有 21 所。沒有校級課題的學校分別是:津市一中、郴州市一中、衡東縣
一中、婁底市五中、邵陽市一中、邵陽市二中、鳳凰中學、湘機中學、花
垣縣邊城高級中學、永州市一中、汨羅市二中、岳陽縣一中、岳陽中學、
慈利縣一中、寧鄉市一中、寧鄉市十三中、長沙市一中、望城區一中、株
洲市九方中學、醴陵市一中、醴陵市四中。
3.校本教材開發和使用偏低
在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上,不少學校也有明顯差距。省示范高中近
三年共開發編印校本教材 1542 種,但有 98 所學校開發編印的校本教材在
10 本以下,加起來才 288 本,占省示范高中 70%的學校開發使用的校本教
材僅占全省的 18.68%。
區間 40 本以上 39-30 29-20 19--10 10 本以下
學校(所) 10 5 10 17 98
占比(%) 7.31 3.58 7.14 12.15 70
校本教材
(本) 620 156 250 228 288
占比(%) 40.21 10.16 16.20 14.78 18.68
表 14 近三年校本教材開發和使用情況統計表
(數據來源: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基本情況統計)
第三部分對策與建議
強化意識、加大力度、
明確目標、提高水平、加強指導
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要舉措,是促進區域教育內
涵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促進省示范高中校本教研向前推進,針對隨訪過程
28
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特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教研意識
校本教研是提高學校辦學和管理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
教學質量的一項基礎工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強化教研
意識,提高對校本教研重要性的認識,克服慣有的恐懼感、神秘感、名利
觀、無用觀等錯誤觀念,樹立教研提質、教研促改、教研興師的新教研觀。
各學校要以校為本,結合學校發展實際,把校本教研納入工作計劃,制定
年度教研工作計劃和中期規劃;校行政會議每學期至少要專門研究一次校
本教研工作;學校領導要以身作則,帶頭參與校本教研活動。
二、進一步加大保障力度
一是機構保障。還沒有設立教研機構的學校要盡快設置獨立的教研機
構,把教研工作從教務工作中單獨分離出來。各學校都要有教研室或相應
機構來主管校本教研工作,同時配備一定的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辦公場
地和相應的辦公設備。二是制度保障。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促使校
本教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三是經費保障。要按照有關規定,確保校本
教研專項經費。設立專門賬戶,確保專項經費用于課題研討、參加培訓、
購買資料、配置設備、成果獎勵等。四是時間保障。各學校要把校本教研
列入行事歷,固定每周校本教研活動時間。要想方設法保障教師有專門時
間參與校本教研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業務培訓。
三、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
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校本教研。學
校要緊緊從具體實際出發,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亮點,查找自身的問題和短
板,進而研究如何優化特色和亮點,堅持以問題為主導,在問題與短板中
提煉課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要充分調動教師自身的創造性、能動性,
引導教師積極參與低起點的小課題研究,從身邊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和現
象入手,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研究活動。要鼓勵教師人人參與,把管理
和教學過程中的各方面、各環節都作為課題來研究,邊學習邊實踐,邊總
29
結邊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案例、心得等相關教研文章,并把自
己的感悟、體會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
學質量的目的。
四、進一步提高能力水平
各學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加強校本教研隊伍建設。要創造條件,
讓肯鉆研、敢創新、有潛力的教師盡快成長為骨干教師,通過聘請專家或
教研員對他們進行跟蹤指導、重點培養,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對外交流機會,
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
學風格,成為學科帶頭人。要加強培訓,通過專家講學、校本培訓、外出
學習、參與活動等途徑,在培訓骨干的基礎上調動每個教師參與校本教研
的積極性,不斷充實教研隊伍,努力提高教研水平。要注重對青年教師的
培養,采取師徒結對、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同伴互助等靈活多樣的方式,
不斷增強青年教師的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
五、進一步加強指導督查
各級教研機構特別是市縣兩級教研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學校校本教研
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引導教師參與校本教研活動。相關部門在對學校工作
進行督導評估過程中,要加大校本教研的權重,細化對省示范高中在校本
教研方面的具體要求。專業研究人員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滿腔熱情,經常
深入一線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與面對面的指導,及時發現基層學校在校本
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校和教師排疑解惑。對在調研中發現的共
性問題,要通過研討會或撰寫調研報告等形式認真加以總結分析,從而不
斷推進校本教研向縱深發展。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學校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先
進經驗和好的做法,適時組織召開課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成果匯報會
等交流活動,讓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廣為傳播,讓優秀成果及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