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黨委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
發布:黨委 來源:黨委辦公室 日期:2018-10-22 閱讀次數:
10月19日,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在惟一樓一樓會議室舉行,學校黨委委員及各支部書記共15人參會。本次專題學習的主題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思想。會議由黨委書記黃月初主持。
首先,黨委委員、副校長陳迪勛作了題為《精準扶貧 暖心惠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思想》的專題輔導報告。他首先闡析了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精準扶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接著他從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目標標準、強化體制機制、牢牢把握精準、完善資金管理、加強作風建設、組織干部輪訓、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八個方面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工作的具體要求,并強調了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就是各級干部在扶貧工作中一定要扶真貧、真扶貧,真正做到“精準扶貧”。最后,陳迪勛就我校幫扶綏寧縣插柳村蘇進雄和蘇知平兩戶的脫貧過程和近況進行了小結。
中心發言階段,黨委委員、副校長羅培基結合實際闡析《精準扶貧要著力解決四個問題》,他指出精準扶貧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著力解決好“票子”問題、“房子”問題、“里子”問題和“根子”問題,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努力做到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黨委委員、校長助理兼湖南廣益實驗中學校長廖強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題,簡要概述了脫貧攻堅取得輝煌成就和脫貧攻堅面臨的嚴峻形勢,分析了脫貧攻堅取勝之策,明確了我們的共同使命與擔當,將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予以解決。
自由發言階段,湖南廣益實驗中學黨總支書記葉越冬認為,精準扶貧意義深遠;學校任務上基本完成了兩戶扶貧,情感上維系脫貧不脫鉤;學校要摸清做好單位內部的扶貧工作。離退休黨總支書記周升令表示,離退休教職工將與在職教職工一致,積極關心國家大事和友愛同事,認真參與學校的扶貧工作。陳迪勛提出由支部書記摸底教職工中的貧困對象,要優化教師、學生和家長三個志愿者組織,優化校內扶貧工作。謝永紅校長肯定精準扶貧工作落實好;強調要關心幫扶校內需要關心幫助的師生員工;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既要關心幫扶困難的師生員工,又要落實完成好上級精準扶貧脫貧任務。
最后,黃月初書記作了學習小結。他強調了要準確理解精準扶貧攻堅,關鍵在理解“精準”、“精”和“攻堅”,理解“脫貧”即要從物質、精神和文化等三個層面脫貧。他還就學校的扶貧工作提出了實踐要求:要特別關注身邊精神方面貧困的人員,要做好教育扶貧工作。









首先,黨委委員、副校長陳迪勛作了題為《精準扶貧 暖心惠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思想》的專題輔導報告。他首先闡析了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精準扶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接著他從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目標標準、強化體制機制、牢牢把握精準、完善資金管理、加強作風建設、組織干部輪訓、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八個方面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工作的具體要求,并強調了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就是各級干部在扶貧工作中一定要扶真貧、真扶貧,真正做到“精準扶貧”。最后,陳迪勛就我校幫扶綏寧縣插柳村蘇進雄和蘇知平兩戶的脫貧過程和近況進行了小結。
中心發言階段,黨委委員、副校長羅培基結合實際闡析《精準扶貧要著力解決四個問題》,他指出精準扶貧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著力解決好“票子”問題、“房子”問題、“里子”問題和“根子”問題,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努力做到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黨委委員、校長助理兼湖南廣益實驗中學校長廖強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題,簡要概述了脫貧攻堅取得輝煌成就和脫貧攻堅面臨的嚴峻形勢,分析了脫貧攻堅取勝之策,明確了我們的共同使命與擔當,將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予以解決。
自由發言階段,湖南廣益實驗中學黨總支書記葉越冬認為,精準扶貧意義深遠;學校任務上基本完成了兩戶扶貧,情感上維系脫貧不脫鉤;學校要摸清做好單位內部的扶貧工作。離退休黨總支書記周升令表示,離退休教職工將與在職教職工一致,積極關心國家大事和友愛同事,認真參與學校的扶貧工作。陳迪勛提出由支部書記摸底教職工中的貧困對象,要優化教師、學生和家長三個志愿者組織,優化校內扶貧工作。謝永紅校長肯定精準扶貧工作落實好;強調要關心幫扶校內需要關心幫助的師生員工;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既要關心幫扶困難的師生員工,又要落實完成好上級精準扶貧脫貧任務。
最后,黃月初書記作了學習小結。他強調了要準確理解精準扶貧攻堅,關鍵在理解“精準”、“精”和“攻堅”,理解“脫貧”即要從物質、精神和文化等三個層面脫貧。他還就學校的扶貧工作提出了實踐要求:要特別關注身邊精神方面貧困的人員,要做好教育扶貧工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