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全國卷主觀題(經濟生活)
發布:政治教研組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0-09 人氣:

(經濟均14分)
17卷一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什么突出問題?我國生產企業應如何應對?(14分)
17卷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知識分析國內玉米價格下降對玉米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8分)
玉米價格的下降,影響了一些玉米種植戶的收入。政府和種植戶可采取哪些應對措施?(6
17卷三:運用經濟知識分析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相關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鐵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兩條政策建議。(14分)
16卷一:說明推動“一帶一路” 對沿線國家|和中國是雙贏的選擇 (材料+推理)
15卷一:分析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說明應該如何用好財政赤字資金。(材料、生活邏輯+推理)
14卷一:放寬市場準入規則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消費者受益的。(材料+推理)
13卷一:分析該演藝公司取得成功的經濟原因 (教材原理+材料推理)
16卷二:分析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對消費|和產業發展的影響。 (材料歸納+推理)
15卷二:分析當前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的理由。 材料+生活邏輯)
14卷二:概括信息消費的特點|并分析信息消費的積極作用。 (三角度推理)
13卷二:分析城鎮化對R鎮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角度推理)
12國卷:概括分配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
(圖表題變化、對比、結論;課本原理三角度)
16卷三:分析“互聯網+停車”智慧系統的應用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活邏輯+推理)
教學啟示:把握三主體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教材中從影響消費因素推如何刺激消費、如何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就業意義,收入分配公平意義、如何解決就業)
2017年全國卷一卷二卷三主觀題
017年全國卷一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國是一個消費品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
目前,我國生產的消費品中,家電、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業1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電、制鞋、棉紡、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據統計,2005~2014年我國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2%,是同期國內社會消費總額增速的2倍。2016年我國出境人次達1.35億,境外消費達2600多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購買服裝、化妝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國奢侈品消費超過1100億美元,其中76%的消費發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什么突出問題?我國生產企業應如何應對?(14分)
38.【參考答案】 我國消費品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生產不能有效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采用先進工藝和高的質量標準,提高消費品質量;加大高端消費品研發投入,優化消費品供給結構;加強品牌培育和推廣,提升自主品牌的價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性價比。
2017全國卷二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玉米收儲制度的改革,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場硬仗。
為保障玉米的生產和供給,我國長期實行以保護價(對農產品規定最低收購價)收購種植農戶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2012年以來,國際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國內玉米價格遠高于國際價格,造成了國內玉米庫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國家發改委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對我國玉米主產區東北三省一區的玉米收儲制度進行改革,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種植)補貼”的新機制,2016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比上一年出現下跌。新機制運行扭轉了近些年玉米價格不斷提高、庫存不斷增多、補貼和虧損不斷增加的局面。
(1)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知識分析國內玉米價格下降對玉米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8分)
(2)玉米價格的下降,影響了一些玉米種植戶的收入。政府和種植戶可采取哪些應對措施?(6分)(1)玉米種植面積下降,供給減少;下游企業生產成本降低,需求擴張;消化庫存,促進玉米供需平衡;縮小國內外玉米價差,減輕玉米及替代產品的進口壓力。
(2)政府完善補貼政策;種植戶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結構;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2017全國卷三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4分)
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鐵路“走出去”,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
材料一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目前,中國建成了營業總里程達2.2萬千米的高速鐵路網,居世界首位。近年來中國加快高鐵“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國企業經過激烈競爭,獲得了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的建設合同。該鐵路的開工建設,促進了中國高鐵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產品、服務、技術、品牌、管理和資本的全產業鏈輸出的轉變。
材料二
中國鐵路項目遍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亞,中國企業近年來為當地培訓了1.5萬名鐵路員工,滿足了亞吉鐵路建設運營需要。在肯尼亞,7年內將有超過3000名蒙內鐵路的員工在當地和中國接受培訓。中國企業負責人說,我們不僅要完成鐵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設,更注重鐵路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等軟件的完整移交,實現“中國標準”真正為肯尼亞人所用。中國鐵路“走出去”越來越成為中外經濟往來的橋梁、民心相通的紐帶,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1)運用經濟知識分析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相關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鐵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兩條政策建議。(14分)
(1)有利于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帶動相關產業“走出去”;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打造“中國品牌”,提高國際影響力;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對外經貿政策環境;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力度。
16卷一:說明推動“一帶一路” 對沿線國家|和中國是雙贏的選擇(材料+推理)
沿線國家:擴大產品供給;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 中國:擴大產品市場化;促進優勢產能“走出去”;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加強協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防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
15卷一:.[2015·新課標卷,38(2)]2013年我國GDP增速為7.7%,2014年為7.4%。2015年我國GDP增長目標調低為7%。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財政預算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 700億元,赤字率2.1%提高到2.3%。(財政赤字率指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國際上財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線為3%。)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現階段我國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說明應該如何用好財政赤字資金。
解析 第一小問“分析現階段我國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考查財政的作用,是原因類的問題。通過解讀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經濟下行壓力”“國際上財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線為3%”,我們可以輕松從財政的第三條作用,以及當前增加財政赤字的安全性角度作答。第二小問“應該如何用好財政資金”
答案 ①財政赤字是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手段,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增加財政赤字能夠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社會總需求;我國目前財政赤字率雖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線,是適度的、安全的。②優化赤字資金支出結構,引導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赤字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財政分配原則,維護赤字資金支出的公平性。
14卷一:[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是新一屆政府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材料 2014年2月,國務院批準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該方案明確了放寬市場準入規則的總體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場主體準入管制,降低準入門檻;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改革年檢制度和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等。
政府放寬市場準入規則會增加市場活力,最終使消費者受益。
14卷一:放寬市場準入規則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消費者受益的。(材料+推理)
放寬市場準入規則可以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成本,提高企業進入市場的積極性和速度,使市場上企業的數量增加,從而導致供給增加和競爭加大;供給增加意味著商品種類的豐富和數量的增加,有利于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競爭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質量,降低商品價格,最終使消費者受益。
[解析] 本題考查經濟生活中宏觀調控的知識。設問要求回答放寬市場準入規則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消費者受益的。回答本題,首先要明確市場機制的作用是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來實現的。然后結合材料分析:放寬市場準入規則,可以使市場上企業數量增加,從而導致供給增加和競爭加大;供給增加,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這使消費者受益;價格和質量都是競爭的重要手段,競爭能夠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商品的價格,這也會使消費者受益。
13卷一: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材料二H劇團是一家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在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方針的指引下,
H劇團結合自身發展于2007年改制為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經過6年的努力,該演藝公司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對比如下表:

13卷一:分析該演藝公司取得成功的經濟原因 (教材原理+材料推理)
改制后,公司經營戰略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權責明確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合理的組織機構保證了公司高效運轉;科學的管理、高質量的演出節目和市場化的營銷形成了公司的競爭優勢;合理的分配制度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演出場次增加、多個節目獲獎,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解析】本題所用課本知識點很明確,但要注意與材料結合。不結合材料分析,是答不出“合理的分配制度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這個要點的。
材料二 新能源汽車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駛安靜等優點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受續航里程短、購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約,消費者對購置使用新能源汽車存在許多顧慮。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市場有所擴大,但與傳統汽車相比,其市場占有率依然很低。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府制定融資、補貼、免稅等優惠政策,引導汽車廠商加大研發投入和生產。
16卷二:分析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對消費|和產業發展的影響。(材料歸納+推理)
對消費者的影響:生產出滿足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為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創造動力;引導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促進汽車消費模式的轉變。(共8分)
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推動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產生拉動效應,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共6分)
材料二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要“認真落實已經出臺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2015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出臺十大措施確保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
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全國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業有216萬戶,受惠面在90%以上,減稅51億元;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有2700萬戶,減稅189億元。
15卷二:分析當前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的理由。 (材料+生活邏輯)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發展能吸納大量就業,促進經濟發展;(4分)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稅負較重、融資難融資貴等困難;(4分)稅收優惠可降低小微企業負擔,有利于其生存與發展;(3分)引導和鼓勵大眾企業、萬眾創新。(3分)
[解析]本題是分析說明型試題,也可理解為原因類命題,知識限定為經濟生活,指向為分析當前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的理由。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有利于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就業和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考查方向本題主要考查了政府宏觀調控的稅收政策實施的意義和非公有制的作用的知識,稅收是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結合也較為密切,要求考生牢固掌握知識,能結合材料靈活運用。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不斷出現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為頻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材料 信息消費是指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如計算機、手機、智能電視機等)和信息服務(如電話、短信、微博、有線電視等)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
近年來,信息消費日益成為消費熱點,我國信息消費總額為2.2萬元,較上年(下稱“同比”)增長28%,同期,全國智能手機銷售4.23億部,同比增長99%,約占國內手機市場的70%,智能電視機銷售2113萬臺,同比增長31%,約占國內電視機市場的40%。2012年,全國電話業務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5%,與此形成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和相應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數據流量則大幅增長。
14卷二: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概括我國當前信息消費的特點,并分析發展信息消費的積極作用。(三角度推理)
答案 特點: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大、網民數量多;信息產品消費總體發展快速,但信息產品市場發展不均衡;信息服務中的傳統業務萎縮、新型業務發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導企業推動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升級,提供更好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拉動內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增長。
【解析】 第一小問要求概括我國當前信息消費的特點,首先要認真分析材料,然后從消費總額、增長速度、信息服務中新舊業務發展不平衡等方面進行概括。第二小問要求分析發展信息消費的積極作用,應結合消費的反作用,從對消費者、對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三個方面綜合分析。
城鎮化,指農村人口、富余勞動力和企業逐漸在空間上聚集而轉化為城鎮的經濟要素,成為促進經濟發展重要動力的過程。
材料一 2004年,某縣在R鎮征地近2000畝(1公頃=15畝)建立了一個工業園,在一家知名裝備制造企業入駐后.150多家配套企業相繼入園,2012年該因區實現產值120億元。在園區周圍,學校、醫院、銀行等紛紛出現.2012年,該鎮人口由2.3萬增加到3.5萬,新增人口中有7 000多人是脫離土地的農民,他們在接受培訓后成為園區的產業工人。務工農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經營大戶集中起來、統一經管,建立了一批優質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該鎮90%的勞動力實現當地就業,人均收入明顯增加。
13卷二: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城鎮化對R鎮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角度推理)
(1)企業的聚集發揮了規模經濟優勢,帶動了產業發展,促進了產值增加;(4分)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為園區和該鎮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3分)土地的統一集約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率,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費,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或有利于擴大內需)。(4分)(其他諸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收入分配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
2009年,我國的最低工資是我國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為58%:我國最低工資是我國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
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別如 圖l、圖2所示。


12國卷:概括分配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
答案:(1)問題: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資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資中占比低,最低工資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減少趨勢,政府和企業所得占比呈增加趨勢,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
對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促進社會公平。
【 解析】本題以國民收入的分配為話題,綜合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問考查讀圖能力及實現社會公平的措施。試題包括兩個問題,回答第一個問題時,應依據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和圖表信息,分別指出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最低工資水平偏低、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回答第二個問題時,可把問題轉化為“如何實現社會收入分配公平”這一常規問題,然后結合材料從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等角度組織答案。
材料二 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停車難,停車貴”的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停車位的平均缺口率達76.3%,同事停車場泊位平均空置率高達44.6%。某地運用化聯網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整合線下停車場資源,建成智慧停車系統,將車牌號與車主手機捆綁,提供周邊車位查詢→抬桿放行→導航定位→停車繳費的全程智能解決方案(見圖8)。
16卷三:分析“互聯網+停車”智慧系統的應用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活邏輯+推理)
答:經濟效益:加快車位周轉,降低車場空置率,增加車場主收入;(3分)有效對接停車位供給與需求,引導停車價格回歸合理水平,減少停車費開支;(3分)獲得便捷停車的消費體驗,提高消費滿意度。(2分)
社會效益:減少車輛隨意停放現象,形成良好停車秩序;(3分)加速車輛流動,減少交通擁堵。(3分)(若回答其他如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