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持續發力,“四新”背景下開展常態化研究 ——附中生物教研組教學研討暨生科院見習活動圓滿舉行
發布:生物教研組 來源:未知 日期:2021-04-30 人氣:
本次活動共分為課堂觀摩、現場互動、總結點評三個環節,由高一生物備課組長彭娟老師主持。附中黨委委員、副校長蘇建祥,課程與教學處副主任李勇,學術委員會委員李尚斌,教師委員會楊群英出席,附中生物教研組全體教師及附中教育集團校部分生物教師參加會議。湖南師大附中課程與教學處副主任李勇老師,代表附中致辭歡迎。
一、課堂觀摩
高一選考科目的合格考是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挑戰,劉忠誠老師的《走進細胞》立足高一體育班學情,對標合格考標準,精心設計,高效達成復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上,他通過“自主預習”環節,完成學情前測,在收集學生疑惑之后,設計“高倍鏡的使用和觀察”“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等合作探究任務,實現重難點突破。附中校園的地木耳、本班同學操作顯微鏡的視頻、桃子湖的水華——豐富而真實的教學素材,讓同學們在真實情境中達成核心素養目標。
表觀遺傳是新教材新增內容,又新又難又前沿。趙彩鳳老師的《表觀遺傳》是以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實現深度學習為目標進行的教學設計。以問題情境為導向,運用假說演繹法,開展表觀遺傳的概念教學,主要體現二個注重:一是注重概念教學,通過概念構建—概念理解—概念運用的路線開展學習。以柳穿魚花和小鼠毛色遺傳構建表觀遺傳概念,去理解玳瑁貓的毛色遺傳,最后運用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提出癌癥治療方案。二是注重核心素養的落實,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進行教學設計,聚焦在通過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以F2出行34:5,而不是3:1,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通過提出假說—修正假說—演繹推理等環節,以實現深度學習的目的。
二、現場互動
在兩位授課老師簡單介紹教學設計思路之后,生科院2018級同學們紛紛結合課堂觀察,提出自己的疑問,“如何處理教材,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如何設計吸引學生的教學環節?”“復習課和新課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需要注意些什么?”“搜集備課資料有哪些參考途徑?”……同學們與兩位授課老師的高頻互動,讓會議廳變成“新聞發布會”現場,“觀課課堂——直接提問——現場回答”模式,讓同學們真正到達教師備課、授課、評課的原生態現場,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得以有效提升。
三、專家點評
戴國老師用“非常非常非常優秀”對兩位老師的課做出高度評價,并以這兩位師大生科院優秀畢業生的成長為范,鼓勵現場的同學們以學長、學姐為榜樣,在后續個人發展進程中,認真努力,在專業上不斷成長。
楊群英老師在總結發言中,充分肯定了見習過程中生科院同學們的表現,她認為附中教師長期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與生科院師生們教育教學先進理念相融合是實現附中和師大合作共贏該堅持的方向,走進附中原生態的生物課堂,并參與深入交流,是生科院和附中生物組為生物科學專業同學用心創設的學習情境,也是促進附中生物組自身發展的有效路徑。希望同學們珍惜學習機會,從兩堂“四新”背景下的生物課出發,加強對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深入學習,加強對希沃課件等交互性好的現代教育技術融合應用學習,重視基于學生疑惑的“自主合作探究”,重視對科學思維、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本次研討活動既是呈現附中生物教研組在“四新”背景下應對新高考、新合格考,運用新教材過程中深入開展常態化集體研討的小窗口,也是附中與師大合作進行師范生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的顯示器,師大附中不僅是“課改先鋒”和“金牌搖籃”,在教師培養層面也一直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社會擔當,不止促學生“成民族復興之大器”,與湖南師大合作,助力省內教師專業成長持續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