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長沙晚報】開學第一課上,高三學生嘆:“身為中國人的我感到自豪”
今日,全市高三學生迎來了復學的日子。圖為湖南師大附中學子回到了久違的教室。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文 攝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舒文 通訊員 蘇曉玲)在家度過了超長寒假后,湖南師大附中G1720班的張亦馳同學終于不用宅家備戰(zhàn)高考了,今日,他與全市高三學生終于迎來了復學的日子,向夢想全力發(fā)起沖刺。開學第一天,學校防疫工作做得如何?學生都學了什么?聊了什么?記者來到湖南師大附中進行了實地探訪。
在校門口,學校張貼了“一米文化圈”,旨在提醒學生在校內盡量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長沙晚報通訊員 羅輯學 攝
推廣“一米文化”
上午7時左右,記者在湖南師大附中校門口看到,盡管工作人員在檢測學生體溫,但是并沒有引發(fā)學生扎堆的現(xiàn)象。湖南師大附中副校長蘇建祥向記者介紹,在校高三學子共有1000余名,為避免學生入校扎堆,學校采取了錯峰錯時入校的措施。與此同時,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每天會在學生入校前對其進行嚴格的體溫檢測,為此,該校在學校正門口設置了4個通道,其中兩個通道安裝了熱成像儀,當學生通過時,熱成像儀可實時測量出學生的體溫,另外兩個通道由學校工作人員用額溫槍檢測。
當記者入校采訪時,工作人員則及時提醒記者要先對手部進行消毒,再進行體溫檢測。進入校園,地上貼的“一米文化圈距離產生美”和3種不同顏色的箭頭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蘇建祥說,學校張貼“一米文化圈”旨在提醒學生在校內盡量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他表示,學校之所以推廣“一米文化”是希望以一種新文化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好的理念和習慣。另外,地上3種不同顏色的箭頭則用來指引不同班級學生錯峰上下樓的路徑。
這樣的細致防疫安排無處不在。記者在該校教學樓看到,每一個樓層都擺放了免洗的消毒液,供師生使用;在每一間教室外,都張貼了一次性口罩佩戴程序和方法以及教室管理辦法。例如,教室每天通風換氣3次;每天對課桌椅、教輔設備、門把手進行清潔,每日進行日常消毒;安排專人巡查教室內外的衛(wèi)生并登記……在食堂,學校給每一張座位還貼上了學生的名字,學生就餐時需要對號入座。
G1720班學生張亦馳在講臺上分享此次疫情對他的激勵。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文 攝
把疫情當教材
來到教室,記者發(fā)現(xiàn),學生座位已經(jīng)調整為單行單座,師生們則按照相關要求佩戴口罩上課。黑板上,“現(xiàn)在距離高考還有90天”的高考日歷信息提醒著每一位返校的學子要全力沖刺。盡管剩余備考時間不多了,學校并沒有安排學生學習新內容,整個上午都騰出來給學生做疫情防控培訓、心理輔導以及收看開學第一課視頻。
“我們要把疫情當教材,把生活當教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理念和品質。”蘇建祥說,學校因此在開學第一天提倡慢下來,讓他們?yōu)槲磥淼膶W習與生活做好充足的身心準備。
上午8時55分,G1720班老師龔紅玲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一次交流的機會,讓寒假里“憋壞”的孩子們走上講臺,聊他們的所思所想。“下面哪位同學先來?”龔紅玲的話音剛落,坐在第一排的張亦馳舉起了手。他自信地走上講臺,與臺下的師生分享起了他的感受。
“疫情期間,我看到了許多人在抗疫一線奮戰(zhàn),他們的努力和勇氣令我感動。然而,疫情當前,宅在家里備戰(zhàn)高考的我卻愛莫能助,未來,我也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張亦馳坦言,雖然以前他的夢想也是想當一名醫(yī)生,但當時讓他萌生這一念頭的只不過是身邊有親戚在從事醫(yī)生這一職業(yè),而且待遇比較高。但是,經(jīng)歷了此次疫情后,他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夢想。“清明節(jié)當天,全國為因抗疫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默哀,當我聽到了屋外響起了防空警報聲、鳴笛聲的那一刻時,我得到了一個充分的理由去為這一夢想奮斗——未來也要做最美逆行者,去守護他人的生命。”
張亦馳的拋磚引玉引發(fā)了同學蔣序章的思考。“我關注中國工業(yè)比較多,尤其是在此次疫情發(fā)生時,我看到了中國工業(yè)的力量,許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轉型,讓全國的口罩產能迅速擴大,大大緩解了口罩荒,讓口罩價格迅速回落。目前,中國還在抗疫的同時,還不忘向國外輸送抗疫物資,這讓身為中國人的我感到無比自豪。”蔣序章說。